全部商品分类
「荷尔蒙决定一见钟情,多巴胺决定天长地久,肾上腺决定出不出手,自尊心决定谁先开口。最后,寿命和现实,决定谁先离开谁先走。」
这是一位小伙伴,最近在公众号后台的留言,TA问我,这句网络流传甚广的段子,是真的吗?
乍看,嗯,真是充满了人生荷尔蒙的「哲理」呢。
但是,我没看懂啊。/(ㄒoㄒ)/~~
那,今天就说说荷尔蒙吧!
你和我怎样才能在人海茫茫中,找到特别的另外一个人?
是什么让我们选择了TA?
为什么,我们不爱了?
我们可能,在荷尔蒙这,找到答案
首先,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,性、爱、依恋一样,背后有着多种复杂的机制,因此很难说某一个原因必定会导致爱情。
然而,有证据表明,在一系列可能增加爱恋几率的社会心理、神经活动背后,荷尔蒙们确实是一只只幕后无形的手,左右着我们的选择和人生。
荷尔蒙,外文名hormone,中文名,激素。
科学家发现,人脑中会分泌多种能让人感到快乐、安全和成就感的物质,这些物质统称为“快乐激素”(Happiness Hormone),其中成员众多。
它们,对你施展快乐的魔力,是通过大脑的“奖赏机制”(Reward Mechanism)。
今天,我就挑选的三个杰出代表:激发浓情欲望的“睾酮”,产生浪漫爱情的“多巴胺”,还有渴求亲密依恋的“催产素”。
这三种激素的「相爱相杀」,也造就了性欲、浪漫爱情、依恋的一生纠葛。
睾酮
「性欲使者」
大自然制造了一种物质,用来激发男人和女人的性冲动,睾酮激素(Testosterone)。
科学研究表明,有着更高的睾酮激素循环水平的男人和女人,倾向于更多的性活动。
《激素与行为》(Hormones and Behavior)杂志上,刊登了由纽卡斯尔大学行为与进化中心的波莱(Thomas V. Pollet)等人撰写的一份报告,他们探索了个体循环睾酮水平(通过唾液检测),与自我报告的终生异性性伴侣数量的关系。
这个结论的关键之处是:对于男性,睾酮水平和终生性伴侣数目之间的假定联系,如今变得更强。
简单地说,睾酮水平越高,则性伴侣数越多。
当然,需要注意的是,研究中也提到睾酮指数和当前的婚姻或交往状况无关,不过却与再婚的次数正相关。
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电影,《卡萨诺瓦》,就是下面的「他」。
确有其人的他,被称为,18世纪享誉欧洲的大情圣。
据说,卡萨诺瓦是一个贪婪的花花公子,「沉迷女色的风流才子」。
他是不是也有很高的睾酮水平呢?可惜没来得及被检测。
但是,根据利物浦大学心理学家约翰•曼宁(John Manning)的《手指比率》(The Finger Ratio)所写,卡萨诺瓦的无名指却是出了名的长——也就是说,他的“手指率”是高度男性化的。
所以呢?
有的科学家认为,食指和无名指的长度比例,是受胎儿在子宫内时的雄性激素,例如睾酮的水平影响。两指比值越小,雄性激素越高。
题外话:《亚洲男科杂志》(the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)最近发表研究表明:食指和无名指的长度比值(也就是“手指率”,digit ratio),与丁丁长度有一定的关联:两指比值越小,胯下长度越长。
觉得不准的朋友,当我没说吧,嘿~
❋为了提高力量和耐力,注射睾酮激素的男性运动员,也会出现更多“想要”的欲望,更多晨勃,更多伴侣,还有,更多高潮。
❋在中年时期,服用睾酮激素的女性性欲会大增;男性也会相比于他们20多岁时达到另一个高峰。
❋许多女性在排卵期也会觉得兴致勃勃,这和她们体内的睾酮激素提升有关。
当然,睾酮降低,性欲下降:不管男女,性幻想、自慰频率也会减少,对啪啪啪也不再那么热衷。
毫无疑问,身体问题、压力、懒惰、劳累都会引起性欲消退。但因为年龄增长而导致的睾酮急速衰减,才通常是性欲杀手。
我常提到,「性早衰,是身体衰老的开始」,可不是说说而已。正因为性与衰老联系的如此紧密,这也是我推荐玉蛋功的主要原因之一。「以性抗衰、以性抗老」,是科学而有效的存在。
❋对于男人来说,他们不用与别人发生性关系,就能保持较高的睾酮水平。
安德丝、麦克恩特等人于2006年研究发现,男性只要有可能与其他人发生性关系,不管是偷偷摸摸地还是公开地,他们的睾酮水平就会保持在较高水平。
❋对于女性睾酮水平的研究,就有一些有趣的差异了。
单身女性倾向于有更高的睾酮水平,然而,当她们嫁人,或者进入了一对一,甚至只是「随意」的性关系,她们的睾酮水平就会下降。
多巴胺
「爱的烈酒」
多巴胺(Dopamine),这个物质给了我们最甜蜜的幸福,同时也是它诱使人们产生最隐秘的渴望:浪漫的爱情。
从没有哪种化学物质让人类如此,又爱又恨。这在我的《出轨课程》中,也多次提到。
❋爱的是:
通常情况下,多巴胺的释放水平很低,维持我们心情平静。只有当我们完成了预设目标,作为奖励,大脑才会增加多巴胺的分泌,让人感受到满足和成功的喜悦。
而且,达成目标的难易程度,与最终完成目标时,多巴胺分泌的多少呈正相关。所以,有些人,越是困难,越是喜欢挑战极限,因为,奖励多呀。
❋恨的是:
由于我们的身体,逐渐适应了高水平的快乐激素。此时,平淡生活的低水平多巴胺分泌,已经不能让大脑满足,难以让大脑恢复往日的“平静”。
结果,我们的大脑,就像长久吃蜜糖的猛兽一般,一旦得不到多巴胺的奖励,就会立马狂躁、愤懑、痛苦不堪,它挠你,挠着你......
比如说,失恋,会因此出现「戒断反应」(Withdraw Syndrome)。
轻者,感到无聊、空虚、烦躁;重者,出现恶心、呕吐等躯体症状,从而被迫屡败屡战,以获取高水平的快乐激素。
到这个时候,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,已经不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快乐,而是为了避免求之不得的痛苦——这被称之为“生理依赖性”。
这里,或许我们可以发现,失恋的关键:就在于克服这种依赖性,让大脑对快乐激素的阈值,恢复正常。
那,怎么办呢?
时间,是最好的良药啊。
总的来说,香烟、酒精、毒品、游戏、网络,甚至是糖(包括各种饮料里的糖类添加剂、米饭、面条),它们让人欲罢不能的机制,也和浪漫爱情相似。
通过促进多巴胺的大量释放,来让人感到愉悦。但也让身体,再也不能从正常生活中,获得同样水平的激素了,空虚、寂寞、冷,甚至出现头痛、腹泻、痉挛等身体上的不适,各种「瘾」就形成了。
你肯定也注意到过一个现象,就是爱上了之后,对方会诱发你的性冲动。
「啊,想要和心上人亲吻,拥抱,肌肤相亲,做爱做的事」
为什么我们深陷恋爱的时候,会感觉到这种欲求呢?多巴胺,也会诱发睾酮这种性欲荷尔蒙的分泌。
同时,去甲肾上腺素,这是在浪漫爱情中,扮演另一种角色的刺激物,也会加剧了睾酮分泌,助燃熊熊欲火。
所以,「爱他,就是想和ta上床的冲动」,此言不虚啊。
催产素
「依恋激素」
催产素(oxytocin),1906年,由英国生理学家亨利·戴尔(Henry H Dale)发现并命名。
主要被看做一种女性生殖荷尔蒙,在分娩期间控制子宫收缩。催产素,也让妈妈在哺乳的时候,能给宝宝足够的耐心和专注。
催产素,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合成并分泌,但它并不是女性特有的,男人也会分泌催产素。
科学表明,催产素,和成人的男女依恋感有很大关系。
就比如说,催产素大量分泌的另一场合,是新婚之夜。
因为,它有助于产生激情连接,在幸福时分,一次爱抚、甚至一个拥抱,男女双方都能感受到这种神秘激情。
催产素释放后,一部分会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外周组织,如生殖器官,包括女性的子宫、卵巢和乳腺,男性的前列腺和丁丁等;
另一部分则穿过血脑屏障,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,起着神经递质的作用,可以影响我们的很多社会行为。
有研究显示,母亲怀孕时的催产素水平,与她和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是正相关的。母亲的催产素水平高,她对自己的子女,就表现出更多的依恋和亲密行为,如拥抱、爱抚等。
所以,「母爱爆棚」的人们,催产素的分泌往往也会「爆棚」。
此外,催产素还会影响夫妻关系。
研究表明,夫妻在讨论有争议的话题时,吸入催产素的夫妻争吵会较少。他们会表现出更多的积极交流行为,维持和谐的伴侣关系。
此外,催产素还被称为「忠诚激素」,因为已婚男性在吸入催产素后,会在跟美女见面时,保持更远的距离,但是,他们对女性的普遍看法和态度,却并没有显著改变。
这暗示着催产素在维持「一夫一妻」关系中,发挥着重要作用 。
之前曾有国外新闻报道称,某个姑娘为了防止男友出轨,而网购母猪催产素给其男友下药。
然并卵......
首先,单一的口服,效果很差;其次,虽然有研究显示催产素和信任之间存在相关性,但是也有研究表明,它不会让人完全改变既有态度。
所以,如果之前两人的关系已经不好了,那催产素也无力回天了。
那就没有什么办法,促进催产素的分泌,强化爱的连接吗?
有,你试试凝视着TA。
你的大脑中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:凝视让你的大脑,开始大量分泌催产素,而催产素让你对TA的感情越来越深,让你花更多的时间陪伴TA。
你所不知道的是,TA脑中的催产素也在增加,让TA也越来越爱你,每天痴痴地盯着你看的时间越来越长……
如此循环往复,最终,你们长长久久地在一起了。
这确实是一项科学研究,但是,别激动,这项研究的对象,是狗狗